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洁通讯员光小科
火爆,太火爆了!
128平方米的展厅,被围得水泄不通,后排的人只得踮起脚尖,举着自拍杆拍照。
8月8日,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,在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区,19家鄂企携60余件展品精彩亮相,其中包括9个整机人形机器人和众多核心零部件,吸引众多观众和企业前来观摩洽谈。
整机秀绝活,展区成网红打卡点
“妈妈快来,他在打太极。”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,拉着妈妈穿过人群,来到机器人“光子”前,开心地手舞足蹈。
“光子”机器人由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发,公司副总经理楼凯齐介绍,“光子”机器人已实现展厅讲解、商超导览、前台接待、商业表演等场景落地,目前技术迭代速度很快,每个月都有新版本。
武汉灏存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灵工1号,成为会上的网红打卡点之一。
戴上一副外形似手套的装备,工程师张开双臂、握紧拳头,人形机器人同步做出相同动作。银灰色关节划出一道流畅弧线,引得快门声炸响。很多观众排起长队,轮流戴上设备亲自体验。
这是灏存科技自主研发的“运动神经中枢系统”,其可精确到0.001度的转角精度与3毫秒延迟,破解了人形机器人动作控制的难题。
“刚刚一家四川的企业来沟通,他们有训练机器人的需求,有很明确的合作意向。”灏存科技联合创始人于酋臣说。
展区另一头突然爆出掌声。武汉朗毅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具身小脑模组的人形机器人,在无人为遥控的操作下,灵活地四处奔走,且精准躲避障碍物。来自俄罗斯的机器人爱好者罗斯拉夫,不禁竖起大拇指:“Cool!”
组团亮实力,“走出去+引进来”链动全球机遇
展台上的介绍册空了又补,补了又空。核心零部件展区同样火爆。
“您感受下这片电子皮肤。”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售前经理陈佳乐,将一片指甲盖大小的电子皮肤,放在了一位来自日本汽车商的专业人士手背上。
这片拥有顶尖1克级灵敏度的电子皮肤,正是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“小而精”的关键一环。其卓越性能当场打动了一家安徽企业负责人,对方明确表达了合作意向,并留下地址要求寄送样品。
类似的情景在展区不断上演。一家来自兰州、尚在孵化期的创业团队挤到咨询台前,手中的政策手册被翻得卷了边:“我们正在寻找合适的产业园区落户。武汉有完整的产业链条、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充沛的人才储备,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规划和服务理念非常符合我们的预期。”团队负责人直言,创新中心提出的“三场一基地”(动作训练场、数据采集场、应用实践场和人才培养基地)以及“创新、联合、开放、共享”的平台服务理念,是吸引他们的关键。
黑芝麻(000716)智能带来的机器人“大脑+小脑”芯片、维力传感展示的多型号高精度传感器、光谷华汇的先进关节电机、元生创新的高性能惯性传感器……这些来自荆楚大地的“硬核”零部件,共同构成了人形机器人的“筋骨”与“神经”。它们不仅是湖北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,更是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“强磁石”。
广东某家电巨头、苏州知名汽车零部件厂、澳大利亚顶尖科研机构,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爱好者,将百余平方米的湖北展区围得水泄不通。不同语言——英语、俄语、日语、粤语在此交汇碰撞,洽谈合作的热度持续升温。
优势明显,湖北有望打造全球高地
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此次在世界级舞台亮相,不仅展现了技术创新的“硬实力”,更亮出了产业生态构建和招商引智的“软实力”,推动湖北向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迈进。
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,该中心是展会上为数不多、直接为实体产业园区进行招商的创新中心,此次携省内代表性企业集体亮相,意义重大。
一方面,积极为园区内及省内产业链企业搭建对外合作桥梁,助力其技术和产品拓展全球市场,推动湖北智造“链”向全球,实现本地产品走出去。
另一方面,依托创新中心完备的产业链、独特的“平台型”定位和院士专家团队等独特资源,链动全球资源,吸引企业落户湖北,加速产业集聚。
人形机器人是武汉正在打造的千亿级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。依托武汉集聚的50余家人形机器人重点企业构成的坚实基础,以及湖北作为科教大省、制造强省的显著优势,发展前景广阔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刘胜对此充满信心:“湖北发展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完全有基础、有条件、有潜力在全国乃至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。”
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